学院新闻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日期:2023-03-25 点击数:107

2023年3月19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益方,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程娟,院长施家炜,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云国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文阁,校团委书记张晴,及评审专家代表教师教育学院郑家平、刘敏,中华文研究院刘青海、陈民镇,汉语学院张书杰,文学院梁慧婧,国际关系学院方圆圆、项皓、刘舒天,新闻传播学院马越然、陶梦頔等老师出席颁奖仪式。



黄益方副校长在致辞中追溯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历史,他用自发性、传承性、影响力概括了论坛的鲜明特点。学术论坛近年来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展现了青年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的全面提升。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委以重托、寄予厚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使命光荣,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广大同学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希望同学们主动关注学术前沿、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施展才干,成为最优秀的青年学者。



汉语学院张书杰副教授作为评审教师代表发言,对此次参会学生的优秀表现予以了肯定。他指出,参会同学们的科研热情高、论文研究范围广、研究态度真、研究水平高,也为同学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教诲。



两位优秀的参会代表分享了获奖感言。来自北京大学的张丰楚同学表示,能够和来自不同院校和不同领域的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是她参加这次活动的巨大收获,特别是论坛中的现场答辩环节,可以使参赛者很清楚地了解到其他学生的写作思路,写这篇文章最初的动因、灵感,顺着作者的逻辑思考应该如何组织材料、形成观点,这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



北京语言大学的王文琪同学在分享中提到,今年有更多跨专业的同学参与到各个论坛之中,这些跨专业同学撰写的论文切入点往往新颖且富有价值,对本专业的学生多有启示。人文学术论坛不仅营造了多元包容的学术交流氛围,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当同学们面对未来学术道路上数不清的问题时,如何恰当地运用理论而又避免“片面套用理论”,如何既具有宽广的理论视野又坚持挖掘文本细节,如何从一部作品、一个作家向思想史扩展,与同学、老师切磋探讨,“学思问道”正是大家迎接挑战的良方。



本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现场设九个主题论坛,根据各论坛的具体投稿情况,分为九个会场。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论坛于教二楼119室召开,程娟老师、李加��老师出席。参会学生针对论文选题、论文结构以及内容分别进行了报告,老师肯定了同学们新颖的选题、清晰的论文结构以及扎实的研究工作和严谨的学术精神,同时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论文的研究视角和内容与各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分论坛于教二楼102室召开,参会学生们从文献追溯、实验调查、比较研究等方面与老师进行了学术探讨。郑家平、刘敏两位老师肯定了同学们踏实做研究的科研精神,鼓励了学生的选题与结构框架,同时也指出了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建议。



比较文学、文艺学、中国史分论坛于教二楼111教室召开,陈戎女、胡珍子、李扬老师出席。老师们肯定了参会学生踏实的学术积累和充足的考证意识、缜密的逻辑建构,也分别对同学们的论文提出了针对性、启发式的完善意见。学术论坛是一次宝贵的学术研究探讨、学习互助的机会,在看与被看、评与被评的互动平台下,汲他人之所长、弥自身之不足,开拓新视野、会通多领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古代文学分论坛上中华文化研究院张廷银、刘青海和陈民镇老师担任评审专家。老师们对各位同学的论文进行了全方面评价,针对论文中的不足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此次研讨会不仅扩展了老师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而且还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分论坛上杨蒙生、梁慧婧、游帅老师分别对六位同学的论文进行一对一的深度点评。老师们和参会学生从材料选取、逻辑论证、内容框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氛围融洽。会议的最后环节,梁慧婧老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精彩的总结,对6位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给予肯定,对投稿同学予以鼓励,表示期待未来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分论坛于教二楼121教室召开,张书杰、李东芳老师出席。参会学生们从史料考证、文本细读、思想解读、比较研究等方面与老师进行了学术探讨。张书杰老师以深、新、真三个字概括了同学们的研究,即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实现研究的深入,视角、立意和选题有创新性,没有套用理论而是具有真正的问题意识。李东芳老师也肯定了同学们在史料爬梳上的努力,在研究方法路径上的突破。最后,老师们提出几点建议:要扩大学术研究的视野,注重文章内在逻辑的建构,打通文本内部和外部研究,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不断促进现当代文学研究语境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理论分论坛上,丁文阁、杨林坡、李秋实老师担任评审专家。参会学生们从解析原著文本、探索学术前沿、挖掘内涵意蕴等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探讨。老师们肯定了与会同学新颖的选题研究和出色的问题意识,并对论文仍有待完善的部分进行了细致教导,在强调学术研究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引起了同学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具有非常深刻的启发意义。



国际政治分论坛于教二楼112室召开,方圆圆、项皓、刘舒天老师出席。同学们通过举例说明、图文结合和对比分析等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们肯定了与会学生选题的创新性和清晰的文章框架,同时指出同学们应该在概念界定和观点论据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文章。



新闻传播学分论坛于教二楼108室召开,云国强、陶梦頔、黄杨、马越然老师出席。参会学生们从技术对人的影响、新媒体时代舆情疏导等方面与老师展开交流与互动,现场气氛融洽。老师们肯定了同学们新颖且富有探讨价值的选题,为同学们的论文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并希望同学们始终怀揣问题意识,培养批判精神,在感兴趣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本届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由教师教育学院、文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由各学院团委(团总支)、研究生会承办,为校内外博士生、硕士生及优秀本科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此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

本届学术论坛共设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及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及文艺学和中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与教学论及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政治、新闻传播学等9个主题分论坛。自去年12月启动征稿以来,论坛不仅受到了校内师生的广泛关注,还得到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成均馆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同学的参与和支持。论坛共计收到678篇有效稿件,经过评审委员会匿名评选,有62篇论文稿件从中脱颖而出,经过分组答辩,选出一等奖9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3名。



本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不仅为优秀本硕博学子提供了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也为热爱人文学术研究的校内外学子们提供了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深耕展示的机会,激励新时代青年聚焦文化研究前沿、中国社会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大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获奖名单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