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技术赋能,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4-08-16 点击数:0

8月16日上午9:30-11:00,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邦奇教授开展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与实践”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科学活动月、基础学科“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的活动内容,同时也是国际中文教师教育60周年纪念暨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6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

刘邦奇教授是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深耕教育信息化、智能教学系统与学习分析领域,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智慧教育平台、教育大数据分析及个性化学习方面成果斐然,荣获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奖项,并出版多部专著,领导多项国家级课题,推动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本场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刘敏博士担任主持人。讲座伊始,刘敏博士向拔尖基地的同学隆重介绍了刘邦奇教授,并代表学院向刘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主持人向刘教授简要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本情况,基地以中国语言文学为依托,以卓越国际中文教师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语言认知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为鲜明特色,致力于为国家培养精通中华语言文化、知华友华、助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拔尖国际人才。

在讲座中,刘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至今的四次技术浪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概念内涵以及总体框架,让拔尖基地的同学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建立清晰、完整的学理认识。随后,结合详实的教育实践案例,刘教授向同学们细致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包括文本生成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知识问答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能力、编程能力以及多模态能力等。刘教授强调,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能力,但是其依然存在人工智能幻觉的问题,即大模型输出的内容中产生事实不一致、事实捏造、指令不一致、上下文不一致以及逻辑不一致等问题。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偏见与歧视现象,而且可能存在数据和隐私安全风险,所以刘教授也提醒同学们谨慎、批判性地看待大模型输出的内容。



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刘教授重点讲解了大模型作为教学助手、学习助手、编程助手和心理辅导助手等典型场景。结合具体案例,刘教授讲解了智能化教学设计、教案智能优化、借助数字人实现人机协同课堂互动、类人化作业批改等教学场景,情境化口语语伴、个性化答疑辅学等学习辅助场景,以及代码自动修改和AI心理伙伴等多种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实践应用方式。

最后,刘教授提出了大模型教学应用的四项策略,包括:提升智能素养,奠定实践应用基础;精心设计提示词,发挥大模型潜力;构建智能助手,提高场景实用性;加强人机协同,发挥多元主体优势。讲座结束之后,拔尖基地的同学向刘教授踊跃提问,刘教授勉励同学们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成长为具有技术眼光和智慧教学才能的国际中文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