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报名通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工作坊 (第一期)

日期:2025-06-02 点击数:60

一、课程介绍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成功召开,聚焦“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主题,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倡导“学AI、用AI、创AI、护AI”。为响应大会号召,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师教育融合创新,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将联合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于6月7日-8日举办“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工作坊(第一期)。

(1)4大硬核课程

从多模态素材生成到教学智能体开发,覆盖备课、授课、作业批改全场景。

(2)手把手教学

用DeepSeek等工具,2天解锁AI基础教学技能。

(3)实操演练

机房电脑实战演练,零基础零代码快速上手。

(4)证书认证

结业证书(每参加一期,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可认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实践0.5学分)


时间:6月7日-8日

地点:教一楼201机房

对象:国家基础学科“中文国际传播”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生需全员参加。另面向教师教育学院全体学生开放30个名额,请感兴趣的同学扫码报名,报满即停。



主办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国家基础学科“中文国际传播”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




二、课程安排



三、课程内容简介


专家报告:

DeepSeek应用前景:深度挖掘DeepSeek独特技术优势,通过实际案例,让你清晰了解它在国际中文教育的独特价值。基于教学场景的通用大模型组合应用:专家带你快速了解各类大模型的优势和不足,并具体了解课前、课中、课后、课余四部分中文教师能用大模型做什么。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展望:了解大模型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变革影响,展望大模型在教学、科研等场景的应用。


第1讲:GAI及其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基础

文本高效生成:借助DeepSeek强大功能,快速生成逻辑清晰的课件大纲、文本资料等文本素材,节省大量备课时间。

图片创意生成:利用“区域重绘”“扩图”等文生图技巧,结合DeepSeek和即梦AI等工具,为课件量身打造独一无二的图片素材。

音频拟真生成:生成不同身份、角色、人物等的音频材料,帮助老师丰富语音练习材料。

教学游戏制作:利用DeepSeek代码生成能力开发各类教学工具(如点名器)、教学游戏(如词语消消乐),让学生忙起来,让中文教学活起来。


第2讲:GAI赋能国际中文微课制作

多模态素材集成:利用DeepSeek生成微课脚本,借助即梦AI等工具生成微课所需的多模态素材,并集成到课件中。

数字人创意设计:利用“腾讯智影”等工具塑造风格各异的数字人形象,让你的微课独具特色,脱颖而出。

视频剪辑技巧:结合剪映等软件实操,轻松剪出节奏紧凑、内容精彩、要素齐全的微课。


第3讲:GAI赋能国际中文动画制作

脚本创意生成:使用DeepSeek生成充满创意的动画脚本。

素材快速创建:借助大模型生成场景素材图片,为动画制作提供丰富“原料”。

动画制作实操:使用“万彩动画大师”,将素材巧妙组合,制作出趣味横生的课文交际场景动画,把枯燥的课文变成生动有趣的短剧,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


第4讲:GAI赋能国际中文教育智能体定制

智能体知识速学:快速掌握智能体基础概念,明确其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

作文批改智能体开发与操练:使用“智谱清言”高效开发作文批改智能体,帮助教师减轻批改负担。

口语语伴智能体开发与操练:使用“豆包”高效开发口语语伴智能体,给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口语学习支持。


四、专家简介




徐娟,研究员,工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中文智慧教育、数字化国际中文教育、语言智能与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6项,在《现代教育技术》《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电化教学》等国内外核心或专业期刊、EI会议上累计发表相关论文80余篇,兼任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副会长。



马瑞祾,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语言智能与技术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徐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写作教学、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在读期间,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等中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在其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自主研发了“基于大模型的中文二语作文智能评改系统”,主持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智慧教育专项课题等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



李嘉仪,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提示词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法教学技术、教师数字素养,多次担任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华文教育基金会举办的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主讲教师,开发了10余个数字人语法微课视频并投入应用,作为核心技术成员参与开发“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大模型”“AI中文——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创新服务平台”,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4项。



韩开,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教育技术、图形图像处理,连续两届任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举办的“国际中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坊”讲师,主要负责讲授万彩动画大师中文微课动画制作实践、面向文科生的Python编程基础 ,以及基于生成式AI的课件与微课制作课程。在《计算机应用研究》《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等等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了4个国家、省部级项目。



侯泽煜,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语言智能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教育技术。在读期间,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在《汉语国际教育学报》发表论文1篇,自主开发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阅读材料生成系统,作为核心技术成员参与开发“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大模型”“AI中文——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创新服务平台”,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