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暨“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国际暑期学校招生简章

日期:2025-07-24 点击数:553

为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对北京语言大学学科及专业的了解,促进优秀大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搭建青年学生与专家学者的互动平台,形成学科交叉互融、追求卓越创新的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学习社区,为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参与创新型学习和研究创造良好条件,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将于2025年8月11-12日举办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暨“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国际暑期学校。

一、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国内首家教师教育学院,是国际中文教师教育的摇篮和旗舰。其专业前身可追溯到1964年的北京语言学院出国师资系,是全国高校中开设的第一个对外汉语(现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院以国际中文教育为核心,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依托,以教育学一级学科为支撑,融通中外,本硕博一体化贯通,致力于培养精通中华语言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卓越中文教师,中文教育管理者、教育资源开发者,中文教师教育专家、中文教育理论专家,以及中国语言文化传承或传播的卓越人才。

教师教育学院建设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先后被确立为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自“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发布以来,连续五年蝉联榜首。学院同时还是“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主席单位兼秘书处单位。2018年,学院被评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21年,“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2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在60余年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院已成为全球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种子培养基地之一,毕业生遍布全球汉语教学机构,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很多校友已成为各高校专业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

教师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培养覆盖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一级学科,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等专业招收中外博士研究生,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等专业招收中外硕士研究生。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也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和北京市支持高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项目的主责单位。

学院以教学科研并重、学科交叉融通为特色,依托学科平台,科研成绩突出。学院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产出重要标志性成果,并多次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市教书育人先锋等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奖项。学院还每年召开国际性或全国性重要学术研讨会,并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系列讲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列讲座”“国际中文教育名家讲坛”等已形成广泛的学术影响。

学院教师团队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年龄梯度和学缘结构分布合理、学科门类多样的特点,高级职称教师占63%,研究生导师占92%(其中,博士后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占38%),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师资队伍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8年被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也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唯一获评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3年学院教师团队又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学院高度重视知行融通教育,拥有全国最大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基地(校内国际学生学院)作为强有力的教学支撑,同时,还拥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校际国际汉语教学实习基地。近年来探索的中外融通、实践互动的中外学生联合实习创新教育实践模式,2018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起,探索海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培育和建设(如美国罗德岛大学汉语领航项目、美国明德大学汉语教学项目等),实施与中国侨联、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商务印书馆、北京外语广播等合作的国内教育实习实践项目,建构国际中文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式多元化实习实践模式体系,提升学生核心技能和核心竞争力。

二、“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2021年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基地之一,是全国语言类高校唯一的获批基地。基地秉承“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的校训精神,致力于服务“语通世界,文化全球”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和立德树人、全人教育的北语人才培养目标。基地以中国语言文学为依托,以卓越国际中文教师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语言认知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为鲜明特色,凸显中外融通、古今融通、学科融通的拔尖人才培养格局,为国家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功底、良好的外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深厚的多元语言文化素养、突出的创新实践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未来能够肩负中华语言文化传承创新与全球传播重任,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家、卓越国际中文教师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各领域的拔尖人才。

截至2024年底,基地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5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项;5人参加境外学术交流项目;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1项。2025年毕业的首届基地学生中,78%将进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22%将出国(境)深造或就业,其中一人赴任国际组织实习。


三、夏令营和国际暑期学校简介

本次夏令营和国际暑期学校将汇集全校知名专家和海内外学者,于2025年8月11-12日两天举行,采用线上方式。其中,夏令营面向全国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国际暑期学校面向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学生招生。内容包括学科及专业介绍、研究生导师面对面、名师讲座、优秀硕博生联谊交流等多项活动(具体日程安排详见入营手册)。

本次夏令营招生专业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等共计3个专业,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后二者属教育学一级学科。拟招收营员160人,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120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30人,教育学原理专业10人

本次国际暑期学校面向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学生招生,拟招收学生不超过100人

四、夏令营招生专业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包括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测试、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言符号学、语言信息处理、第二语言教育技术等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2002年入选普通高校全国重点学科。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主要特色,形成了理论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与认知、语言测试等多学科方向协调发展的学科整体优势。该学科1998年获准设立博士点;2000年,教育部批准北语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现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教育部与北语共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

课程与教学论:北语1996年在全国首创设置该特色学科专业,是北语教育学科的特色学科,研究生教育优势专业。直接服务于国家加快汉语走向世界、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需求。以学习、课程、教学与评价及其与教师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领域有国际中文教学论、国际中文课程论、国际中文学习论、国际中文教材与教学资源研究、国际中文教师发展研究等,其中,尤其以国际中文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研究为特色。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在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教育学原理:核心任务是探究教育学基础性原理,重点研究领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与双向构建中建设教育学科。北语重在国际中文教育、国际比较教育、教育政策与规划、教育与法学、社会、文化的互动等方面的理论构建,主要包括国际中文教育理论、来华留学生教育理论、国际比较教育理论等三个研究方向。

五、 申请条件

(一)夏令营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为全国各高校2026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本校优秀毕业生)

2.符合国家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条件,预计可获得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

3.学习成绩优异,本科前三年(或第1—5学期)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学业综合成绩在本专业名列前茅,主修成绩排名在专业前20%;或在其他方面有优异表现者(如已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全国性比赛获得一等奖等)。

4.英语水平良好,外语水平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达到以下条件之一,优先考虑:大学英语六级达到425分及以上;英语专业四级合格;托福(TOEFL)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雅思(IELTS)成绩达到6.5分及以上。若其他语种应提供相应的国家级语言考试通过证书或该语种国家语言水平证明。

5.对所申报的夏令营专业有浓厚兴趣,有良好的科研潜力。

6.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学兼优。在校期间无违纪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

7.每名申请人限报一个招生单位、一个专业。

(二)国际暑期学校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为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在读大学生(包括本校基地班在读生)

2.对所申报的“中文国际传播”国际暑期学校有浓厚兴趣,有良好的科研潜力。

3.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学兼优。在校期间无违纪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

六、申请程序

1.报名开始/截止时间:即日起至8月2日

2.夏令营申请材料:

(1)《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均以“**高校-申请专业-姓名-申请层次(硕士/直博)”命名);

(2)身份证(正反面扫描在同一页);

(3)学生证(本人信息页及加盖各学期注册章页);

(4)本科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证明;

(5)英语水平证明(如CET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单、英语专业四级成绩单或TOEFL、IELTS考试等测试成绩单);

(6)其他证明材料(如各类学业相关获奖或证书原件、论文、研究成果证明等,与学业无关的证明不必提供;如无,此项可以不提交);

(7)我校本年度将继续实施“直博”项目,本次夏令营涉及的招生专业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有意向报考该项目的同学可在我校预推免报名系统开放后报名,参加直博生面试。

3.夏令营报名方式:报名采用电子邮件申请方式。

申请人请保证所填内容、所供材料真实准确。

请将上述申请材料原件扫描整合为一个PDF格式的文件,文件名为“北语教师教育学院2025夏令营申请材料-**高校-姓名-申请专业-申请层次(硕士/直博)”,在截止日期(8月2日)前发至教师教育学院夏令营专用邮箱:blcujiaoshijiaoyu@163.com,邮件主题为“北语教师教育学院2025夏令营申请材料-**高校-姓名-申请专业-申请层次(硕士/直博)”(“直博”项目请注明意向报考导师姓名)。

4. “中文国际传播”国际暑期学校申请材料:

(1)《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5年“中文国际传播”国际暑期学校申请表》(附件2,均以“**高校-**拔尖基地-姓名-国际暑期学校报名”命名);

(2)身份证(正反面扫描在同一页);

(3)学生证(本人信息页及加盖各学期注册章页);

(4)其他证明材料(如各类学业相关获奖或证书原件、论文、研究成果证明等,与学业无关的证明不必提供;如无,此项可以不提交)。

5. “中文国际传播”国际暑期学校报名方式:报名采用电子邮件申请方式。

请将申请材料原件扫描整合为一个PDF格式的文件,文件名为“北语教师教育学院2025国际暑期学校申请材料-**高校-姓名”,在截止日期(8月2日)前发至教师教育学院专用邮箱:blcujiaoshijiaoyu@163.com,邮件主题为“北语教师教育学院2025国际暑期学校申请材料-**高校-姓名”。

七、审核录取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将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综合评审,审核申请人的外语水平、在校学业成绩排名、获奖情况、本人陈述及其他支撑材料,从中选出优秀申请者进入夏令营和国际暑期学校。材料审核与入营录取工作将在8月8日结束,录取名单将在“北语教师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教师教育学院官网http://tc.blcu.edu.cn/同步公布),并直接通知本人(以短信或电子邮件形式),届时未接到录取通知的同学即为未入选。

八、参营费用

夏令营不收取任何费用。

九、特别说明

1.每名夏令营申请人限报一个招生单位、一个专业。

2.未入选夏令营者,不影响我校后续开展的推免招生申请及统考报名。

3.已报名参加本次夏令营的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生,无需重复提交国际暑期学校申请。

4.活动期间所有营员必须遵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及北京语言大学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遵守活动安排,按时参加,无故缺席者将被取消营员资格。

5.营员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材料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营员资格。

6.相关信息将及时在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网站公布,教师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将同步推送相关信息,请密切关注。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岳老师、李老师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00083

专用邮箱:blcujiaoshijiaoyu@163.com

咨询电话:010-82303475(教师教育学院办公室)

网址:http://tc.blcu.edu.cn/(教师教育学院官网)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北语教师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TCBLCU

二维码:



热忱欢迎全国优秀本科生报名参加本次夏令营和国际暑期学校!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2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