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下午2时至4时,由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汉语教育学院联合学校教务处举办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系列专题”第三次讲座在主南200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主持人为本课程负责人、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施家炜老师。本次讲座主题为“汉语二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吸引了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等参加,现场座无虚席。
首先,施家炜老师向听会者介绍了陆俭明教授。陆俭明教授在现代汉语语法领域贡献卓著,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随后,陆俭明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主要涉及的三个问题:一是汉语二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二是汉语二语教学是否需要当代语言学理论,三是汉语二语教学对语言学科的理论建设是否可以起到助推作用。
陆俭明教授首先明确了“汉语二语教学”的范围和语言研究的四个目的。随后陆俭明教授介绍自己对汉语二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的认识与其变化:由认为二者为单纯依赖关系,到认为汉语二语教学为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再到认为两者关系为互动关系。互动关系具体体现在汉语本体研究对汉语二语教学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汉语二语教学可以助推汉语本体研究。
在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中,陆俭明教授明确了汉语教学需要语言学理论方法,尤其是广义的当代前沿语言学理论方法。在众多的理论中,最需学习的有三种,即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理论、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理论和关联理论。句子成分分析法用来分析句子结构,这种方法在初级、中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复杂长句的表达脉络;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理论弥补了句子成分分析法缺乏自觉的层次观念的缺陷,可以较为准确地描写清楚语言事实,并为我们提供了替换、分布和扩展的理论方法,陆俭明教授强调掌握该方法是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师应有的基本功,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关联理论是就话语交际而言的,关联原则包括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汉语教师更好地分析和讲解种种语言现象,使汉语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陆俭明教授对“汉语二语教学对汉语本体研究是否可以起到助推作用”这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使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师对语言本体进行更深刻的研究。随后,陆俭明教授提出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二语教学接口的三个关键因素。最后,陆俭明教授表达了他殷切的期望:“汉语教师不要只做教书匠,同时要成为研究者!”
陆俭明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语言幽默风趣,举例生动丰富,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陆俭明教授与许多同学进行了互动,耐心解答了大家的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深刻、实用的建议,相信每一位听会者都收获颇丰。
文&图|“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互动关系”专题学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