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教育学院联合教务处主办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系列专题”讲座第十二讲,也是本学期最后一次讲座,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沈庶英教授担任主讲,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汉语教育学院院长施家炜老师主持。沈教授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海内外汉语教学经验,在讲座中沈教授就 “汉语国际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这个主题阐明了独特见解,给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开阔了新的视野,带来了新的思考。
讲座伊始,沈庶英教授从乔布斯之问引发,切入翻转课堂的缘起。沈教授以“苹果”生动地比喻了传统教学下的学生,即固定模式下的学生发展得过于规整统一;而新时代新技术课堂里的学生是“生长不规则的生姜”,并且以自己的学生为例,说明了学生不同的需求。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教育需要转变,在线学习可能转变教育。所以,沈教授强调了三个“变”——教育需要变,学校教育需要变,计算机会改变教育。
接下来,沈教授分享了关于翻转课堂内涵的独特体会。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内容提前录制成若干单元的微课,发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而在面授的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反馈,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关于翻转课堂的“翻”,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教育行为四个方面,而“转”是过程、角色、内容、地点、地位的转变。综上所述,翻转课堂 “翻”的是资源,“转”的是环境,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不同。翻转课堂的教学步骤有资源准备、自主学习、知识内化和深化、能力转化四个步骤。
随后,沈庶英教授介绍了自己在录制翻转课堂视频时的体会,并以自己的课堂步骤生动再现。关于录制视频,沈教授说,在拍摄中心里要有学生,并且要充分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沈教授为大家展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视频的任务单以及课堂讨论的任务单。与基于教师主导甚至主讲的传统课堂环境不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学习有“三步十环节”。第一步是“聚心”,包括组织教学、自学反馈、引导讨论三个环节;第二步 “放手”由任务单讨论、微项目讨论、实践汇报、自我总结四个环节组成;第三步“收口”,有互动点评、本课总结、布置任务三个环节。这“三步十环节”有利于参与课堂讨论实现知识的指数增长,师生归纳总结实现知识内化,微项目拓展信息有利于知识内化,实践成果的展示有利于能力的提升。“三步十环节”对知识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最后,沈教授强调了实现翻转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的自我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实现翻转中同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是翻转学习实现的核心保障,教师观念创新是翻转的前提,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学生知识内化的深度,教师的态度决定翻转的效度,团队协作决定翻转的长度。虽然翻转课堂目前只是教育领域的一朵小浪花,但是随着人工智能2.0时代的来临,使其具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它将对教育改革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沈庶英教授创造性地将翻转课堂引入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她的讲座使大家对翻转课堂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拓展了同学们的眼界与思路。她也用自己的精彩讲座赢得了全场同学的掌声,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系列专题”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