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名师深入解析古代哲理诗,激励学子探寻学术新领域

日期:2024-05-10 点击数:0

5月10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名师讲坛第十七讲如期开讲。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王培友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同学们带来题为“中国哲理诗的类型、特质及当下价值”的精彩讲述。


4B80


王培友教授以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哲理诗《次韵择之见路旁乱草有感》为开篇,深入分析了哲理诗的特点,并明确指出传统的以物象、意境、审美风貌、感情表达为主的诗词鉴赏方式并不适用于哲理诗。他以此为契机,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对哲理诗进行赏析与批评,并强调哲理诗拥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


10D8C


从原因角度出发,王培友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为何要探究中国古代哲理诗。哲理诗兼备哲学和文学的特征,研究哲理诗,一是可以打破西方“中国古代没有哲学”的偏见,二是与当下提倡的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呼应,促进在不同学科的碰撞中创新。


7BFA


接着王培友教授从历时角度对哲理诗的定义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宋代理学时期,哲理诗就已十分接近西方“哲理”的概念。而对于哲理诗的类型,王培友教授认为可以划分为典型的四类:玄言诗、偈语诗、理学诗、步虚诗。为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他从每类哲理诗的定义、产生时间、发展历程、典型特征、历朝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历代哲理诗的整体性研究较为薄弱,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其作为独立研究对象,而是以文人诗研究理念来考察哲理诗。基于此,他希望对哲理诗感兴趣的同学能够从中找到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12C4C


讲座的最后,王培友教授鼓励大家积极提问,针对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如何将数字人文运用到哲理诗研究当中”,王培友教授解答道,“数字人文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数据库,通过数理统计、频图分析,可以发现哲理诗文本之外的信息,增加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文理多学科交融与发展、构建当代人文学科研究新范式等提供有益借鉴”。

王培友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带领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哲理诗进行了系统的初步探索。他强调数字人文的发展将是大势所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同学们要提升自己的数字技术素养,努力成为跨学科发展人才!


B5CE


此次讲座不仅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哲理诗,而且在研究手段上为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开展跨学科研究,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路径!